中國科學院院士、水文水資源學家、中國科學院水問題聯合研究中心主任劉昌明做客中國經濟網“丹水北流3000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大型報道”。中國經濟網趙世楠攝影
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20日訊 18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水文水資源學家、中國科學院水問題聯合研究中心主任劉昌明做客中國經濟網“丹水北流3000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大型報道”欄目。訪談期間,劉昌明表示南水北調的可調水量是經過前期論證的,在保障南方需求的前提下才進行調水,且南水北調中線的水質理想,符合飲水安全標準。
南水北調只是緩解缺水的手段
劉昌明提到,南方資源經過論證是有多余部分的,這些經過計算的外調水通過了專家的評審和國家的批準才會調入北方。
但是他認為,南水北調是暫時緩解北方一些城市缺水的手段之一,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水資源緊張的問題。他說:“南水北調的水量可以解決供水范圍之內城市的缺水問題,但是對于南水北調供水外一些城市的缺水問題就無能為力了。”
劉昌明表示雖然南水北調的設計部門、規劃部門實現都進行了詳細的研究,但是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還在延續,未來的調水量還是存在很大風險。
南水北調中線水質理想 優于東線
對于中線的水質問題,劉昌明表示,中線調水路線主要是走山區,沒有泵站提水的二次污染,而且渠道高于地面,流經之地的污水進不了調水渠道,且南水北調的天然好水基本直接進水廠,盡量不走天然河道,以避免和一些已污染的天然河道混濁,因此,水質是理想的。
他提到,南水北調來的水水質基本是一類水和二類水,一類水可以直接飲用,二類水需燒開飲用,這兩類水都符合飲水安全標準。
對比南水北調東線的水質,劉昌明表示,雖然現在國家投入巨資在每個縣都建立污水處理廠,水質也都達標,但是東線是從長江上游抽水,且走的是低洼地區,水質沒有中線的好。(記者 楊淼)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