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中國的“智囊”,從四面八方來到厚重中原。他們不顧年邁體弱,奔波在河南的工廠、車間,一路行中原,一路謀發展。
10月31日下午,來自中國工程院和國內部分知名高校的院士專家,在2014中國(鄭州)產業轉移系列對接活動之一的“院士中原行”座談會,紛紛建言獻策,其真知灼見深深震撼了現場所有人。
座談會變成“挑刺會”
“河南制造服務業還遠遠不夠,包括前端研發設計、后端營銷、售后服務等方面。”中國工程院院士、原副院長朱高峰首先“發難”。
“鄭州航空港區維修方面是空缺的,還沒有找到切入點。”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王玉明對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繼續“挑刺”。
“總體來看,河南的電子信息產業產品比較單一,仍以加工業為主,增長的效益不盡如人意。”中國電子企業協會會長董云庭“搶”過話筒直言。
新變化孕育新發展
座談會前,由院士專家組成的專家組深入我省許昌市、漯河市、洛陽市和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進行了密集調研。他們中,有不少曾多次來過河南。尖銳“挑刺”的同時,他們也“驚訝”河南的變化,看好河南的發展。
“合肥工業大學與河南有密切的合作,尤其是和安陽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今年已經是第三次來河南的合肥工業大學校長徐樅巍說,他期待與河南有更多的合作。
幾年前來過河南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倪光南,這次直呼河南智能終端產業“發展很驚人”。
中國民航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臨空經濟研究所所長曹允春,從去年3月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獲批至今,來河南已不下20次,“我對鄭州航空港的未來經濟中心地位和港產城一體化發展充滿希望。”他說。
“金點子”點亮新希望
我省提出建設先進制造業大省,形成競爭力強、帶動力強、吸納就業能力強的工業體系。在制造業發展方面,院士專家們紛紛貢獻“金點子”。
“河南裝備制造業升級發展要更多地融入質量要素,把品牌戰略融入特色建設當中,特色產業發展要在國內外有話語權,必須要標準化。”國務院參事室參事、國家質檢總局原總工程師張綱建言。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原校長劉經南認為,制造業必須和互聯網產業聯系在一起,互聯網產業既是制造業的一部分,又是服務業的一部分。
“制造業應該圍繞自身優勢形成核心技術,形成走向世界的產品。”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院長尤政說。“食品企業不能停留在主要技術靠引進的階段,應該消化吸收再創新!”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龐國芳呼吁。
盡管主持人一再提醒,不少院士專家還是一再“超時”,原計劃下午五點三十分結束的座談會,一直持續到六點多。偌大的會場上,很多人都是站著認真聽完整個座談會。結束后,仍有很多代表意猶未盡,遲遲不愿離開……(記者 譚勇)
相關新聞
更多>>